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日期:2011-04-19  发布人:合阳县政协 

古希腊哲人曾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长河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赋予了中华民族博大而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分为两类,一是物质文化遗产,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都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也是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作为现存文化的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同等的重要地位。以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活动等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数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灿烂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保护、发展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形势十分严峻。       首先,是一些依靠口传心授方式加以传承的文化遗产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随处可见;      第二,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步伐不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相适应,保护、管理资金和人员不足等困难在各地普遍存在;      第三,一些地方保护意识淡薄,重申报开发,轻保护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性的保护面临挑战;      第四,适合我国保护工作实际的整体性、有效性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文化遗产的管理工作相对滞后。      总之,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十分浩大且极其复杂的文化传承工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创造适宜的社会环境来承续不同民族、群体、地域优秀的人类文化传统,对于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对于充分发挥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的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团结协作等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五千多年的辉煌历史。“秦中自古帝王州”,从公元前11世纪开始,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四个朝代在此建都,文化积淀深邃,为世人瞩目。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产生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族民间文化,使陕西成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地区。       陕西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省就开展了对全省民间文化的抢救、收集、保护和研究工作。从1980年以来,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省编撰的《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陕西卷》(十大集成)已全部出版,使许多濒临消亡的优秀民间艺术得以保存和传承。       近年来,我省加快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省政府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保护工作专家评审委员会和保护中心,并着力在建立名录体系、传承人命名、遗产普查、重点项目保护和重大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加快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建立有效的传承机制。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文献检索等技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科学归类与管理,提高检索效率和利用率,实现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以数字化的各种信息为内容,以分布式海量资源库群为支撑,以智能图文音像检索技术为手段的信息服务形态,达到记录、保存、传承、传播、利用、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按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项目类别来分,则可分为1、民间文学 2、民间音乐 3、民间舞蹈 4、传统戏剧 5、曲艺 6、杂技与竞技 7、民间美术 8、传统手工技艺 9、传统医药 10、民俗,共计十个目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繁琐的、规模和影响深远的、长久的工作,其海量的信息资料,对保存和再现的具体操作有着较高的要求,涉及的人员方方面面,不仅要技术的,而且要专业的,不仅要文化领域、艺术领域的,而且要计算机领域、信息领域等等各行业的专家学者。陕西是文化资源大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加速,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因此,记录、保存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立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是势在必行的工作。我们本着对人类共同精神财富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文化部和国家中心制定的方案和要求,克服各种困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这一惠及后世子孙的文化工程建设好、宣传好、利用好、传承好,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